刘邦和吕后,这对帝后组合,绝对是历史上的狠角色。
刘邦为了保命,在被追杀的过程中,毫不犹豫地三次将自己的一对儿女从马车上踹下去,仅仅是为了让马车轻一些,跑得快一些。那时的他,为了活命,几乎不顾一切。吕后则同样是个狠角色。刘邦去世后,为了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怒,她将刘邦生前宠爱的妃子们统统囚禁起来,戚夫人更是遭遇了极其残忍的“人彘”刑。她的手段之狠,不仅让这些妃子们承受了巨大的痛苦,就连刘邦的儿子们也难以逃脱她的毒手。
然而,尽管他们如此狠辣,但刘邦和吕后在历史上也因其强大的能力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刘邦建立了汉朝,而吕后则在刘邦去世后成为了汉朝的实际掌权者,稳住了政权,为日后的“文景之治”打下了基础。
展开剩余83%但这对强势帝后的儿子刘盈,却没有继承父母的狠劲,反而展现了另一种温和的特质。他并没有像父母那样狠辣,反而善良到几乎令人吃惊。他两次差点为救兄弟拼命,尽管年纪轻轻却甘愿为兄弟付出一切。然而,政治上他并没有表现出过人的智慧和能力,每当遇到打击,他就躲进后宫,醉生梦死,最终英年早逝。即便是作为皇帝,他在《史记》中也没有一篇独立的本纪,这让人难以相信,这真是刘邦和吕后的亲生儿子。
刘盈的柔弱,似乎从小就注定了。他的父亲刘邦,曾多次想废除他,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。这不仅仅是因为刘邦偏爱戚夫人,更因为他觉得刘如意的性格更像自己,更适合担任汉朝的继承人。为了废除刘盈,刘邦甚至动用了不少手段,试图获得大臣们的支持。然而,遭到了强烈的反对。尤其是曾随刘邦破秦的周昌,态度尤为坚决,哪怕他口吃,也要坚决表态:“臣期不奉诏!”刘邦被这些反对意见弄得有些无奈,最终笑着放弃了这一想法。
吕后在旁边听到了这一切,心里却并不轻松,她知道,刘邦表面上笑着放弃,实际上还在寻找废太子的机会。为了增强刘盈的支持,吕后找来了昔日隐居的“商山四皓”作为刘盈的门客。这四个德高望重的博士,虽然已年逾八十,但他们的声望极高,能够为刘盈提供强大的政治支持。
然而,刘邦去世后,刘盈的困境并未结束。刘邦临终时,年迈体弱,他打算让刘盈代替自己出征,但刘盈年仅十五岁,未曾上过战场,怎能担此重任?我猜,刘邦心里其实是在考验刘盈。如果他能顺利应对,便有可能证明自己能够担负起汉朝的未来;如果失败,也为废除他提供了合理的理由。
商山四皓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,急忙劝说吕后出面阻止。吕后深知局势的严重性,终于亲自去找刘邦,恳求他不要让刘盈出征。刘邦最终心软,病重的他拖着身体前去应战。虽然他带领军队取得了胜利,但他的心里却愈发不满刘盈,始终想着如何合法地废掉他。
在一次宴会上,刘盈和商山四皓一起出席,刘邦看到这些昔日拒绝过他的名士,心中顿时有了感触。商山四皓的出现,正是给刘邦传递了一个信号:刘盈得到民心支持,不宜轻易废除太子。刘邦最终妥协,决定放弃废除刘盈的想法,并恳请商山四皓辅佐太子。
公元前195年,刘邦去世,刘盈年仅16岁便继位成帝。然而,刚刚登上皇位的他,发现最大的挑战并不是如何治理国家,而是如何保护自己的兄弟。吕后为了排除异己,将戚夫人和刘如意全部囚禁,并在刘盈不知情的情况下,准备将刘如意一并除掉。刘盈得知这一消息,迅速前往长安城外迎接刘如意,并用尽办法保护他。刘盈不仅亲自与刘如意同吃同住,还密切关注每一个细节,直到吕后找不到机会下手。
然而,刘盈的保护终究还是出现了疏漏。某个寒冷的早晨,刘盈打算外出打猎,刘如意因为年幼没有起床。刘盈心软,便让弟弟继续睡下,却没想到,当他回到宫中时,发现弟弟已经冷死在床上。刘如意年仅12岁,死于吕后的阴谋。
更让刘盈悲痛欲绝的是,他还发现,戚夫人所遭受的“人彘”刑,竟然是吕后的所为。在看到了戚夫人被残忍对待的真相后,刘盈悲伤欲绝,随即病倒,病情持续了整整一年。等到他稍微恢复时,又发现吕后图谋害死自己的大哥刘肥。为了保护大哥,刘盈毫不犹豫地冒死阻止,尽管他最终还是未能阻止刘如意的悲剧,却至少救下了刘肥。
然而,刘盈的善良和努力,终究未能抵挡吕后的铁腕统治。在刘盈登基后的几年里,他面对吕后的权力越来越不堪重负,渐渐地放弃了对朝政的干预,沉溺于享乐之中。最终,年仅23岁的刘盈因长期沉湎于酒色而去世,留给世人的,仅仅是“汉惠帝”那充满悲悯和慈爱意味的谥号。
刘盈的一生,充满了悲剧。他几乎从未感受过父爱的温暖,母亲吕后过于强势,而父亲刘邦的“冷酷”更让他无法感受到家人的关怀。从刘盈的遭遇来看,可以说,在权力的斗争中,单纯的善良似乎并不足以抵挡来自权力中心的压迫与操控。或许,权力的游戏中,更需要的是超群的能力和智慧,而非单纯的仁慈和善良。你同意吗?
发布于:天津市通弘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