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茜 通讯员 孙美燕 吴雅兰 王若依
生命的奇迹,往往诞生于绝望与希望的缝隙之中。对于小英(化名)而言,能拥有一个孩子是她一直以来的目标和希望,这条路她走了整整23年,直到她来到浙大妇院,遇见了一群专业而温暖的“生命守护者”。
大雪纷飞里的“生命裂痕”
小英的生育之路,开始于一场刻骨铭心的暴雪。
23年前,她第一次怀孕,胎儿已满7个月,突如其来的腹痛撕碎了她的梦境。窗外鹅毛大雪封住了道路,而她宫缩痛越来越剧烈,仿佛胎儿就要在下一秒出生,等120来?封路了!车子根本进不了小村庄,走去医院?路上生出来怎么办?此时的他们已经没有了选择,她和丈夫当即决定,走去医院!
然而走着走着,没过多久,小英就破水了,在寒冷的雪路上,这个2斤不到的小天使降临了人间,虽然在路人的帮助下他们最终来到医院,但遗憾的是,由于早产+失温,没过多久,这个小生命就静悄悄地离开了人间。
“失去宝宝的那一刻,我听不到任何声音,心碎了一地。”小英后来回忆道。
命运的“白衣守望者”
展开剩余74%医院供图
在这之后,她两次自然怀孕,却都遭遇了自然流产,“想要一个孩子的念头”始终坚定,却在一次次巨大的打击之下筋疲力尽。 直到2024年,小英终于又一次怀孕,距离她第一次“差一点成为母亲”,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。这一次,小英的意志更加坚定,一定要保住这个孩子!经过多方打听,小英了解到浙大妇院,听别人说“这家医院很厉害,去那里看一定能把孩子保牢”。于是她慕名来到了浙大妇院,找到了产四科方勤主任医师。
“你的情况我已了解,现在需要重新调整你的用药方案。别担心,相信我们,你会拥有自己的孩子的!”
这句话,就像一束光穿透了困扰小英多年的阴霾。小英回忆,“她让我觉得,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。”
但小英的孕育之路谈何容易。这是一个43岁高龄、有着3次不良孕产史的女性,另外还合并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宫颈功能不全、免疫机制疾患、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子宫肌瘤等6个高危因素,每一个高危因素,都有可能是挡在小英做母亲之路上的“拦路虎”。
方勤医生为她量身制定了个性化保胎计划:在妊娠早期为她调整了免疫用药的治疗方案,通过精准调节口服药剂量联合肝素注射,让她安全度过孕早期;孕中期进行预防性宫颈环扎术,加固子宫“门户”;孕晚期严密监测血糖、血压变化,动态调整降压药物。每一次产检,方勤都亲自把关,小心调整用药,严密监测各种指标的变化,在深夜看到她的咨询信息也会及时回复。
“方医生说话处事看似雷厉风行,其实非常耐心仔细。”小英说,每每想到医生的话,她都充满了信心。担心、焦虑的时候,温暖的话语就会在耳边响起:“没问题,我们一定能坚持到28周以后。”
破晓时分的生命交响乐
对小英来说,28周后的每一天都是“礼物”。每天准时响起的胎心监测,是她和产四科医护人员一同迎接宝宝到来的美妙声音,听到方医生对她说:“胎心稳得很,像匹小马驹。”她高悬着的心也能逐渐着落,孕周也进入第33周。
6月份的一天凌晨2点,一阵暖流突然涌出——羊水破了!当天值班的二唤医生杜永江副主任医师迅速评估母婴情况,当机立断,打响了这场“收官之战”。 手术台上,小英听见手术器械碰撞的清脆声响,几分钟后,“哇!” 一声清亮的啼哭划破寂静,一个四斤半的小男孩被稳妥剖出,这个陪妈妈一起战斗的“小战士”,用响亮的哭声和这个世界打着招呼。
医院供图
“四斤半,多么好的重量啊”,小英喜极而泣,“23年了,我终于听到了属于我孩子的哭声。”小英感慨道,“是方医生团队给了我坚持治疗下去的勇气,如果没有方医生、杜医生,没有浙大妇院产四科的所有医护人员,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当上妈妈。”
发布于:浙江省通弘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